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美国CA千种表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第2期文章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脂肪负荷餐对餐后甘油三酯代谢的影响

    阐明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脂肪酸构成比脂肪负荷餐后富甘油三酯脂蛋白残粒甘油三酯的代谢动态,探讨脂肪负荷餐适宜的脂肪酸构成比.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两级分层抽样被随机分为3组,空腹时分别接受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1∶1∶1、1∶1.7∶1.2和1∶1.7∶2.3的脂肪负荷餐.超速离心将富甘油三酯脂蛋白及其残粒分成Svedberg漂浮率>400、60~400、20~60和12~2......

    作者:戴军;苏宜香;凌文华;梁亦铨;钟春宁 刊期: 2002- 02

  • Gax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异常是血管再狭窄发生的重要机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多年来一直是再狭窄防治针对的靶点.Gax基因是一种同源异形盒基因,其编码产物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可以激活或抑制其下游基因的表达.Gax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有调控作用,提示Gax基因是一理想的再狭窄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

    作者:王家宁;胡大一 刊期: 2002- 02

  • 促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血管新生疗法是重症缺血性心脏病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新治疗措施,从应用血管生长因子和其基因导入到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有关血管新生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回顾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新生疗法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自体骨髓细胞有可能成为血管新生疗法中的新型材料.......

    作者:杨志明;萧传实 刊期: 2002- 02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检测、处理易碎斑块,可有效降低临床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影像学技术能直观易碎斑块相关特征,提供治疗策略.检测血液标本中全身标记物作为易碎斑块替代终点的研究正在进行,如能与影像技术结合起来,在鉴别及判断斑块易碎倾向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俊;陆国平 刊期: 2002- 02

  • 动脉壁脂蛋白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如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浸润、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反应、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殖、血栓形成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表达有多种脂蛋白受体,其中大部分参与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它们不仅可介导细胞摄取脂蛋白,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还可能参与多种其它过程,如细胞粘附、免疫反应及细胞激活;亦有个别受体,如清道夫受体BI,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本文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表达......

    作者:刘皓;刘秉文 刊期: 2002- 02

  • 1,6-二磷酸果糖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观察1,6-二磷酸果糖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以评价其对心力衰竭的作用.47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在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前、滴注后30min和滴注后120min测定心率、平均动脉压,使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及缩短分数.结果发现,治疗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改变.除射血分数外,心功能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作者:易家骥;温燕杭;肖蔼仪;区碧如;王玮;曾昭华;何文凯 刊期: 2002- 02

  • 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检测

    为了解检测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归的早期诊断价值,51例临床确诊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含量,采用干化学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25例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均值为9.9±3.9m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均值为2.6±1.7mg/L,前者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褚俊;何晓东;叶书来;翟志敏 刊期: 2002- 02

  • 格列美脲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E-选择素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水平,以及格列美脲降糖治疗后其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浓度.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血清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作者:李启富;张先祥;何军;粟绍初;舒昌达;张素华 刊期: 2002-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