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
心肌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目的目的评价心肌内注射缺氧诱导因子1α进行基因转染对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大鼠72只进行实验,将实验分为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组,转染空质粒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以术后的不同时间处死,取材分3、7、14天三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当左前降支被结扎后,在室游离壁的三个不同部位分别注射50μg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质粒和50μg的空质粒.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前降支.观察缺......
作者:牛铁生;齐国先;付鹏;孙英贤 刊期: 2009- 07
-
MG132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部位泛素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采用球囊拉伤新西兰白兔颈总动脉,复制出血管损伤后狭窄模型;在损伤血管局部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部位泛素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球囊损伤组和MG132组,喂养8周后取颈总动脉损伤段血管制成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泛素蛋白和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球囊损伤组颈......
作者:郭芳;孙文清;屈顺林;杨向东 刊期: 2009- 07
-
沙利度胺抑制异常剪切应力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异常剪切应力诱导的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分为3组,每组13只:正常饮食组、高脂组(给予2%高胆固醇饮食)和高脂加药组(2%高胆固醇饮食+20mg/kg沙利度胺).39只新西兰兔均予以右颈总动脉硅胶管套环,套环长度为8咖,内径为1.4mm.9周后处死动物,0周和第9周收集血清测量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水平.2个月后宰杀动物,......
作者:符晖;杨琼;阳辉;汤石林;刘录山 刊期: 2009- 07
-
抑制p22phox表达对高糖所致的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p22phox基因沉默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siRNA转染组和siRNA转染组,采用Western-blot检测p22phox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细胞凋亡率.结果siRNA能有效抑制p22phox表达,高糖能诱导内皮细胞p22phox表达增加.高糖+siRNA转染组的细胞内......
作者:盛顺良;屈顺林;张弛;朱红林;王佐 刊期: 2009- 07
-
增强型体外反搏抗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内皮机制.方法12只高胆固醇血症猪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反搏组.反搏36小时后,取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收集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进行蛋白组学检测.结果主动脉大体苏丹Ⅲ染色及冠状动脉HE染色示高脂组斑块形成较反搏组多,反搏组斑块/内膜面积比显著少于高脂组(1.27%±0.35%比7.83%±2.39%,P......
作者:陈小林;马虹;何小洪;张焰;詹澄扬;郑振声;陈林祥 刊期: 2009- 07
-
蜂胶水提物对平滑肌细胞胆固醇酯聚集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蜂胶水提物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胆固醇酯聚集的影响,探讨蜂胶水提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蜂胶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贴块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制备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分别以25、50和75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于12、24、36、48及60h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选择5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
作者:商战平;王建礼;桑慧;李卫红;于凤秀;康莉;周广海;王家富 刊期: 2009- 07
-
恩度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心血管毒性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心血管毒性.方法4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恩度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方案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用药1周期后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总共完成的治疗周期数为166个,平均3.86个周期,完全缓解为4.6%(2/43),部分缓解为44.19%(19/43),总有效率为48.79%,疾病控制率为81.4%(3......
作者:文美玲;李宝秀;梁庆模 刊期: 2009- 07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透析前的C反应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等,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及肥厚指标,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36例患者中有24例颈动脉斑块阳性,阳性率为67%.颈动脉斑块阳性组患者年龄、透析时间和C反应蛋白明显高......
作者:邵咏红;孔耀中;肖观清 刊期: 2009- 07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4周.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脑血肿和水肿体积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和治疗2、4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作者:李晓峰;海花 刊期: 2009- 07
-
不典型川崎病55例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患儿有早期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100%),球结膜充血(54.5%),唇及口腔表现(72.7%),手足指趾硬肿(63.6%),皮疹(29.1%),颈淋巴结肿大(30.9%).另外肛周潮红或伴脱皮(58.2%),卡疤红肿(52.7%)也有早期诊断参考价......
作者:罗永姣;蔡泽民;刘红英 刊期: 2009- 07
动态资讯
- 1 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2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的激活与胆固醇逆向转运
- 3 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 4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炎性脂肪因子水平及冠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5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判中的作用
- 6 冠心病患者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 7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 8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的表达
- 9 CD36的结构、功能调节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 10 胱抑素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转染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
- 11 转化生长因子α对人内皮祖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
- 12 阿托伐他汀对THP-1巨噬细胞脂质蓄积及CD36表达的影响
- 13 外膜是血管病变的积极参与者
- 14 低白蛋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 15 褪黑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 16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阿托伐他汀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的影响
-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 18 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 19 一氧化氮在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预处理延迟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 20 调脂药与叶酸、维生素B12对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