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
巨噬细胞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可极化成两种亚型,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决定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转归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重点就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因素做一阐述,为调节炎症反应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个新研究方向.......
作者:谭艳美;孟磊;汪江波;袁中华 刊期: 2016- 02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移植静脉桥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2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高脂移植组(n=10)、单纯移植组(n=10)、正常对照组(n=6),分别给予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加高脂饲料、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加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喂养.移植组均进行颈外静脉反向吻合于颈动脉的搭桥手术,术后用彩色超声检测血流量,证明静脉桥通畅.2个月后,用多普勒检测静脉桥血流量及内膜厚度,取组织标本作病理切片检查,......
作者:胡佳心;王侃;阮新民 刊期: 2016- 02
动态资讯
- 1 生长分化因子1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 2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诱导miR-33激活NF-κB途径上调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TNF-α、IL-6的表达
- 3 冠心病患者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4 冠心病高血压合并高血糖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涉及血小板ATP含量增高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 5 吸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 6 己酮可可碱对心肌肥厚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表达的影响
- 7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ECV304细胞株氧化增强的可能机制
- 8 非对性性二甲基精氨酸及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 9 高血脂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与p38-MAPK信号通路加重脑缺血
- 10 大鼠microRNA-145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 11 管形冠状动脉支架V-FlexTM在猪冠状动脉和髂动脉支架模型上的实验评价
- 12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配体与炎性细胞因子和左心室肥厚
- 13 25-羟基胆固醇促进培养的家兔主动脉中膜细胞体外钙化
- 14 主动脉平滑肌钙激活钾通道的增龄变化
- 15 移植物动脉硬化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16 阿托伐他汀对脂多糖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机制
- 17 清源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 18 新疆哈汉两民族血脂、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AI和B水平的比较与相关研究
- 19 7-二氟甲氧基金雀异黄素对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的抑制作用
- 20 联胺诱导内皮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