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血清GGT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顺序选取413名ACS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分别检测血清GGT、丙氨酸转氨酶(AL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脑钠尿肽(BNP).结......
作者:毛玉;徐文俊;宋浩明;刘洋;周琳 刊期: 2013- 11
-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不同类型心房颤动中的差别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五种类型心房颤动(AF)的差别,探讨Hp感染与不同类型AF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10年ESC指南将AF分为首发AF、阵发性AF、持续性AF、长程持续性AF以及永久性AF五种类型.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AF患者285例;所有患者在院期间均进行了13C呼气试验测定以及血浆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的测定,同时收集病史、血常规、血生化、高敏......
作者:王德昭;李世敬;王军;陈步星 刊期: 2013- 11
-
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对支架成形阻力的比较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比较不同类型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在支架术中对扩张的阻力.方法选择2007年至2012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已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116例.依据冠状动脉血管重构系数将非钙化冠状动脉斑块分为正性重构组和非正性重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靶斑块内是否检测出脂质核心、预扩张球囊规格、预扩张球囊充盈压力、支架规格、支架释放压力.结果......
作者:周逸;陈曼华;熊才金;杨锴;陈刚;杨飞燕 刊期: 2013- 11
-
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自质疏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在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并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脑白质疏松患者1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30例无脑白质疏松症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并记录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在脑白质疏松患者中的发......
作者:高关然;伊红丽;黄勇华;张微微 刊期: 2013- 11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105例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130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和15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对照者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检测受试者外周血清中AGE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血清AGE、baPWV均显著升高(P<0.001),且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
作者:高锦雄;梁碧霞;彭海军;严炳存;李明光;石延科 刊期: 2013- 11
-
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机制
1-磷酸鞘氨醇受体是1-磷酸鞘氨醇发挥细胞内作用的重要中转站,它包括5种亚型,广泛存在于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各系统,在心血管系统发育、血管生成、血管舒张、血管屏障完整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文章就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张大棣;张智超;伍荣;鲁艳菊;易光辉 刊期: 2013- 11
-
心外膜脂肪因子促进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
心外膜脂肪组织是沉积在心脏尤其是冠状动脉周围的脂肪组织,可以表达多种脂肪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近这些脂肪因子已经被证实还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血管新生.这些新生血管在斑块内可能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新生血管具有很强的通透性,可以改善斑块局部缺氧状况;另一方面,新生血管可能促进斑块进展并导致其不稳定性增加.因此,通过研究脂肪因子致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抑制斑块内的血管新生增强其稳......
作者:陈栋;王璟 刊期: 2013- 11
-
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是未来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救治的必由之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救治延迟是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尽管我国在2011年7月就启动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PACS),但是ACS临床路径的使用并不乐观,多数ACS患者首次就诊于基层医疗机构,而绝大多数基层医院目前的诊疗很不规范,指南和抢救流程难以实施,很难适应ACS救治中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因此,新型区域化协同救治模式(即ACS患者发病后能在短......
作者:严金川 刊期: 2013- 11
-
右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伴大量血栓保守治疗1例
冠状动脉内膜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出现自发性撕裂,形成夹层,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虽然发生率低,但可能造成猝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57岁,因突发胸痛14h,在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保守治疗7天后转入我院.既往无明确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高脂血症病史,无结缔组织病史,无吸烟饮酒史.......
作者:邱旭光 刊期: 2013- 11
-
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首发表现的脑梗死代偿机制探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发病机制各异,且属急症范畴,如果处理不妥当,会直接导致患者症状进展加重,甚至梗死形成可能.本文仅通过1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提醒神经内科医师在对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应将脑功能、脑结构、影像学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从网络的角度来研究脑功能,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杨秀平;袁建新;何洪涛;薛飞 刊期: 2013- 11
动态资讯
- 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的影响
- 2 冠心病高血压合并高血糖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涉及血小板ATP含量增高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 3 他汀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
- 4 SP600125对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内皮功能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 5 咪达普利对舒张功能不全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与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有关
- 6 慢衰灵口服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 7 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
- 8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
- 9 蛇毒多肽X在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的Ca2+拮抗作用
- 10 3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 11 阿魏酸钠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内皮素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 12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创刊10周年统计数据(之一):1993~2003年收稿、录用和出版统计
- 13 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上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14 血浆ⅡA分泌型磷脂酶A2在心血管疾病及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 15 生长素抑制大鼠血管钙化及其可能机制
- 16 组织追踪和应变率成像评价腹主动脉运动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 17 B型钠尿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评价
- 18 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
- 19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苏皖地区汉族人群早发冠心病易感性的相关关系
- 20 老年糖尿病人餐后甘油三酯、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