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美国CA千种表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年第5期文章
  • 低氧诱导因子在低氧中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在体外氧化压降低环境中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电穿孔技术转染低氧诱导因子1α质粒,计算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常氧和低氧环境中低氧诱导因子1α、1β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在质粒转染前后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膜表面抗原决定簇、荧光报告......

    作者:姜萌;王长谦;王彬尧;黄定九 刊期: 2006- 05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单核-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调节作用,以进一步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低密度脂蛋白;逆转录聚合酶反应检测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蛋白质的表达;细胞记数法观察低密度脂蛋白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干预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几乎没有基质细......

    作者:危当恒;王贵学;王佐;刘录山;吕运成;唐朝克 刊期: 2006- 05

  • 同型半胱氨酸对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的影响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高蛋氨酸饮食对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数量的影响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该影响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同型半胱氨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正常对照组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普食,同型半胱氨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两组饲以1%蛋氨酸饮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

    作者:王改玲;肖传实;邱龄;赵文燕 刊期: 2006- 05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和炎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和冠状动脉造影组,于术前0.5h和术后24h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对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的基础分泌和脂多糖刺激后的分泌;并检测血浆炎性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血浆淀粉样蛋白A,观察它们与经皮冠状......

    作者:成威;周胜华;沈向前;张铭;李旭平;胡信群;刘启明;祁述善 刊期: 2006- 05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凝固性加强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状态的变化,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发病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以期对危重冠心病患者及早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6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等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和2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较稳......

    作者:马承恩;王可富;徐冬玲;鹿庆华 刊期: 2006- 05

  •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若干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4例非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纤维蛋白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两组间暴露因素的状况,并对两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进行比较.根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将糖尿病患者分组,比较各暴露因素的状况,并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

    作者:卢雪玲;谢自敬;王宁;王薇彬;阿依努尔 刊期: 2006- 05

  •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与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关系

    目的大量研究显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是内皮功能不全的标志因子,而内皮损害程度和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检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三支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

    作者:游咏;杨天伦;李传昶;蒲晓群;郑昭芬;陈美芳 刊期: 2006- 05

  • 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3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胰岛素及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浓度;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浓度;酶法测定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

    作者:杜小平;万卫民;黎园;杨期东 刊期: 2006- 05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反应素1单核苷酸多态性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致血小板反应素1蛋白第700位氨基酸丝氨酸转换为天冬氨酸与中国汉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筛查了汉族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70例对照者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钙结合活性片段8831A→G,对筛查到含有突变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正常序列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

    作者:戴健;杨志健;马继政;杨笛;张寄南 刊期: 2006- 05

  • 髓过氧化物酶与易损斑块

    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白细胞衍生的酶,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及特定的组织内(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的亚群分泌,可催化多种活性氧的形成.髓过氧化物酶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强大的促动脉粥样硬化特性,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易损斑块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它可通过促进脂质过氧化、斑块破裂、内皮脱落、斑块糜烂、内皮功能不良等机制促进易损斑块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海燕;匡希斌;曾高峰 刊期: 2006- 05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