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变化.结果三组间的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性差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作者:刘金来;关良劲;朱承明;陈璘 刊期: 2005- 06
-
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多态性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7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取外周血标本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用于基因分型.比较两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未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TT基因型......
作者:陈晓锋;唐礼江;朱敏;江建军;沈卫峰;杜于茜 刊期: 2005- 06
-
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对脑梗死后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初发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组,设立健康对照组.脑梗死发病后第1、3、5、7、14和21天分别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栓调节蛋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
作者:冯涛;王拥军;戚晓昆 刊期: 2005- 06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活性及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同形态斑块的稳定性及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8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I型病变组(21例)、Ⅱ型病变组(45例)、Ⅲ型病变组(19例),40例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均测定血浆Ⅶ因子凝血活性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值;其中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诊一年,观测预后.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凝血......
作者:王峻;姜德谦;方臻飞;张志辉;沈向前;胡信群 刊期: 2005- 06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观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动脉粥样硬化)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免疫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
作者:卢曙芳;沈建国 刊期: 2005- 06
-
颈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4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P......
作者:刘宗涛;卢一丹;王才党;李伟林;牟吉荣;张君利;马玲虹;王春;缪平 刊期: 2005- 06
-
中心型肥胖患者内皮舒张功能与血清瘦素相关
目的探讨中心型肥胖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异常与血清瘦素的关系.方法按配对方法分为中心型肥胖组和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中心型肥胖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减退(6.71%±3.60%比13.81%±3.71%,P0.05).中心型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肥胖组与男性对照组比较(8.63±3.73μg/L比3.05±......
作者:林伟强;黄子扬 刊期: 2005- 06
-
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高密度脂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与激活细胞内外信号转导网络途径密切相关.深入研究高密度脂蛋白参与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有助于了解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石银;傅明德;田英 刊期: 2005- 06
-
微炎症与终末期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合并症,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就终末期肾病、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作者:蒋智敏;彭波 刊期: 2005- 06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从多方面阻滞血管紧张素Ⅱ的功能,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降低核因子κB活性而抑制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的释放,对抗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内总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生成,减弱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巨噬细胞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从而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增加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降低血小板黏附、聚集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减少动脉......
作者:王允;丁华 刊期: 2005- 06
动态资讯
- 1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直径增大
- 2 ox-LDL对血小板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释放的影响
- 3 溶血卵磷脂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的影响
- 4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5 睾酮及氟他胺对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
- 6 活血Ⅰ号胶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2级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 7 高表达microRNA-22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8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相关性
- 9 姜黄素后处理通过血红素氧合酶1发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0 ENHANCE研究:我们对脂质代谢的认识又获得了什么
- 11 罗格列酮通过上调脂肪脂联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改善去卵巢大鼠胰岛素抵抗
-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血脂的观察
- 13 代谢综合征患者颈总动脉扩张性、紧张度和僵硬度的检测
- 14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罪犯病变血管内超声显像特征的相关性
- 15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建立
- 16 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标识
- 17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4A4B插入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18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 19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性激素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 20 葡萄糖和厄贝沙坦对单核巨噬细胞系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