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相的差异蛋白质的分离及鉴定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缺血预适应心肌内源性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假手术组和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相组大鼠的心肌总蛋白质.结果在假手术组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上展示704±27个蛋白质点,而在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相组展示778±35个蛋白质点.经凝胶图像分析找到的差异蛋白质23个,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2个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应激反应蛋白、......
作者:王尧玲;王建设;刘双;袁灿;吕青兰;刘梅冬;刘可;肖献忠 刊期: 2005- 04
-
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佛波酯刺激分化的THP-1细胞作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模型.通过胆固醇酶联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与低密度脂蛋白组、阴性组及IgG免疫复合物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免......
作者:倪晓晴;朱健华;孙承龙 刊期: 2005- 04
-
纤维蛋白原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趋化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纤维蛋白原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趋化和随机迁移的影响,探讨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BrdU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其增殖能力,刮伤实验及慢速显微摄像技术检测其随机迁移能力,微孔滤膜法观察其趋化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明胶酶A的表达,明胶酶谱分析其分泌的明胶酶活性.结果细胞计数(r=0.860,P......
作者:韩雅玲;齐岩梅;康建;梁明;刘海伟;陈兴华 刊期: 2005- 04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浓度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效应的拮抗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分别为1、4、8、12和16μ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育及固定浓度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16μmol/L)加不同浓度的L-精氨酸(分别为0.2、0.4、0.8、1.6和3.2mmol/L)与......
作者:姚瑞;党瑜华;张菲斐 刊期: 2005- 04
-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合酶1-一氧化氮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n=8)以及在高胆固醇饮食的同时经饮水给予L-精氨酸(n=8)或L-亚硝基精氨酸甲酯(n=8),或经腹腔注射血红素-L-赖氨酸盐(n=8)或锌原卟啉-9(n=8),共10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组主动脉一氧化氮生成量显著减少,一氧化碳生成量则明显增......
作者:牟娇;何作云;王晓兵 刊期: 2005- 04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胆固醇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15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42天时处死动物,截取胸主动脉进行计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高胆固醇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的斑块面积(0%比1.81%±0.61%比24.12%±3.58%)、斑块周径(0比6.05%±1.62%比25.71%......
作者:肖敏;王玮;党书毅;朱艳霞;张群林;黄从新 刊期: 2005- 04
-
黄精多糖的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目的探讨黄精提取物黄精多糖对高脂血症实验兔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高脂组(饲以胆固醇饲料)、血脂康组(饲以胆固醇饲料+血脂康)和黄精多糖组(饲以胆固醇饲料+黄精多糖),分笼喂养8周.分别于实验开始时、第4周末和第8周末,采用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含量.第8周末处死动物,光镜观察主动......
作者:李友元;邓洪波;向大雄;陈珑珑 刊期: 2005- 04
-
雷帕霉素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研究雷帕霉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和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和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前3天开始每天肌肉注射雷帕霉素0.5mg/kg,术后连续14天每天肌肉注射雷帕霉素0.25mg/kg.球囊损伤14天后进行电镜观察、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电镜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呈收缩表型,球囊损伤后血......
作者:李玉光;许端敏;闫纯英;石永英;陈畅;卢成志 刊期: 2005- 04
-
环氧合酶2在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内膜增生的关系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环氧合酶2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探讨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对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颈总动脉标本采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内膜增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环氧合酶2mRNA的表达.结果球囊损伤后,1周可观察到内膜增生,2周时增生明显,4周时继续增生.中膜各时段均未见明显变化,内膜/中膜面积比随时间逐步增长,分别为0.032±0.00......
作者:胡信群;沈向前;周胜华;祁述善;方臻飞;刘启明 刊期: 2005- 04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
目的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至球囊损伤后的大鼠颈总动脉中,观察其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cDNA3.1(-)组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行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术中采用脂质体载体FuGENE6分别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pcDNA3.1(-)转染至损伤后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组和pcDNA3.1(-)组大鼠血管中......
作者:盛净;蔡文玮;王士强 刊期: 2005- 04
动态资讯
- 1 肝脂酶基因-250G/A多态性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
- 2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社区防治
- 3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
- 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的关系
- 5 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 6 St.Thomas NO.2停跳液与含血心肌停跳液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保护作用
- 7 载脂蛋白A5研究现状
- 8 不要低估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 9 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促进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
- 10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与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
- 11 U937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表达定位及变化规律
- 12 应用实时三维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
- 13 半边莲生物碱抑制肾性高血压大鼠内皮素1 mRNA和蛋白表达
- 14 热休克蛋白90在硫化氢对抗化学性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 15 甲状旁腺激素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 16 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致前臂张力性血肿的处理方法
- 17 影响团注跟踪法下肢动脉DSA影像质量的因素
- 18 中国人磷脂转运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19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 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