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
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为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均有表达.三者在脂纹期的表达分别......
作者:梁萍;孙雷;唐建武;王翀 刊期: 2004- 04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影响血管弹性蛋白酶表达
探讨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丝氨酸弹性蛋白酶表达增加的机理.用球囊导管损伤Wistar系雄性大鼠主动脉或颈总动脉.以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和大鼠胰腺丝氨酸弹性蛋白酶的地高辛标记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并用抗5-溴脱氧尿嘧啶抗体进行双重染色.用抗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抗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抗胰腺弹性蛋白酶、抗人增殖细胞核抗原等抗体进行免疫染色或免疫双重染色.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①在......
作者:蒋健;舒强;凌光烈 刊期: 2004- 04
-
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饮食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及与对氧磷酶活性的关系
为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在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对比观察了银杏叶提取物和维生素E的作用.结果发现,大鼠高脂血症导致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和对氧磷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浓度显著升高.银杏叶提取物[25mg/(kg*d)]或维生素E[100mg/(kg*d)]对高脂血症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但显著保护血管舒张功......
作者:伍海涛;熊小明;王双喜;吴晋湘;刘立英 刊期: 2004- 04
-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抑制氧化型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为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型脂蛋白(a)对内皮细胞的致凋亡作用,以及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TUNEL法、DNA电泳检测氧化型脂蛋白所致内皮细胞的凋亡.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的配体吉非罗齐和曲格列酮干预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核因子κB、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和γ的核移位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原代内皮细胞上清夜白细......
作者:黄颖;陈运贞 刊期: 2004- 04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经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途径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从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途径探讨损伤作用的机制.用125I标记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及配基竞争性抑制实验检测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存在的特异性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2,4-二硝基笨肼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台盼兰染色、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发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上存在与氧化型低密......
作者:朱惠莲;侯孟君;李燕;郑佩英;凌文华 刊期: 2004- 04
-
高频体表超声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
应用高频体表超声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结构和功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对3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检测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膜厚度、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并与27例稳定型心绞痛及3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内膜中膜厚度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分别为0.10±0.02和3.98±1.65)和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姜红菊;张梅;张运 刊期: 2004- 04
-
基因芯片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基因表达谱变化中的应用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表达谱变化.选取3例无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其中1例为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例为血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冠心病患者,1例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抽提总RNA,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应用含有1152条基因的人类表达谱芯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患者与血同型半胱氨酸......
作者:顾菲菲;高炜;蒋捷;卜定方;柳景华 刊期: 2004- 04
-
高血压病患者舌下络脉的对照观察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舌下络脉的变化.对92例高血压病患者舌下络脉进行观察,并与86例正常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舌下络脉变化明显增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或高血压的病程增长,舌下络脉增粗、延长、迂曲、扩张、侧枝多以及色泽深紫等变化程度益甚.结果提示,观察舌下络脉的变化,对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及判断病情转归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王发渭;刘毅;王治宽 刊期: 2004- 04
-
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
为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对1261例年龄在20~62岁机关职员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参考NCEP-ATPⅢ标准,修改腹部肥胖的指标(腰围男>90cm,女>80cm),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男女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11.4%和10.3%,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男女代谢综合征组的HOMA-IR指数均高于非代谢综......
作者:杨冀衡;陆泽元;许香广;林怿昊;罗国辉 刊期: 2004- 04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测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为探讨能否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来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对147例受试者进行了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了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以内膜中膜厚度大于1.0mm为诊断标准将受试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多项可能危险因素在两组间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年龄、吸烟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质指数、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及男性性别为颈动脉粥样硬......
作者:王茜;张运;张薇;朱式娟;张梅 刊期: 2004- 04
动态资讯
- 1 尿毒症患者微炎症与血管功能损伤的关系
- 2 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血管内皮细胞和纤溶功能的变化
- 3 TMEM16A在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 4 尼可地尔后处理对急性缺血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5 肝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及冠心病
- 6 相对脉搏波传播速度与高血压患者动脉功能关系的研究
- 7 血红素氧化酶1启动子区功能性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
- 8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特性及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9 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Bβ启动区基因多态性
- 10 波动性高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11 脑卒中患者血浆HDL亚类组成及与血压的相关性
- 12 前列地尔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及纤维化的影响
- 13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少女LDL受体基因突变致严重冠心病及调脂治疗
- 14 小鼠心肌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变化及心肌病理改变
- 15 1-磷酸鞘氨醇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机制
- 16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 17 血浆ⅡA分泌型磷脂酶A2在心血管疾病及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 18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可调控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
- 19 宁心解毒汤、血塞通、瑞舒伐他汀对ApoE-/-小鼠炎症因子和As斑块的影响
- 20 脂肪细胞胆固醇稳态与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