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美国CA千种表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年第2期文章
  • 男性及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测定118例男性及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者的雌激素受体基因型,结合血清雌激素及血脂水平,分析了其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X、x、P和p频率在糖尿病组为0.208、0.792、0.432和0.568;在对照组分别为0.266、0.734、0.50和0.50.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Xb......

    作者:孙明晓;郭立新;周迎生;李慧;王晓霞;潘琦;周雁 刊期: 2004- 02

  • 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急性糖负荷致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为探讨急性糖负荷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及急性期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选取39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1例正常血压的对照者随机各分为3组(共6组),禁食12h后分别口服75g葡萄糖(糖负荷组)、口服75g葡萄糖同时服维生素C(维生素C组)和口服75g葡萄糖同时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和E组).在服糖前及服糖后1、2、3h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检测相同时间点的......

    作者:徐军霞;林金秀;苏津自;陈玲 刊期: 2004- 02

  • 超声检测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内皮舒张功能

    探讨一种简便易行、可靠实用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测方法,为脑卒中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应用高分辨超声分别对53例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和53例健康成年人在休息时、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颈内动脉内径变化进行测定,数据取连续检测3次平均值.结果发现,超声声像图显示高危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管腔狭窄;在反应性充血试验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健康组颈动脉明显扩张,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高危组颈动脉虽......

    作者:贺顺龙;朱兆洪;陈宝国;林煜;白建萍;邓国良;梁玉玲 刊期: 2004- 02

  • 环氧合酶2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中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的影响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素是重要的组织源性炎症介质,环氧合酶及其前列腺素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环氧合酶2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靶.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活性,其机制尚不清楚,有可能通过前列腺素途径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而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可能与他汀类药物起协同作用.......

    作者:邓平;赵水平 刊期: 2004- 02

  • Na+-H+交换抑制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Na+-H+交换体的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时,细胞酸中毒,致细胞内pH值下降,激活了Na+-H+交换体,促进Na+-H+交换,细胞内Na+浓度升高,终导致细胞内Ca2+超负荷,造成细胞损伤.Na+-H+交换抑制剂可通过抑制Na+-H+交换,防止细胞内Ca2+超负荷及其他相关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从初的阿米洛利到3-甲磺酰苯甲酰胍-4-甲磺酸异丙酯等一系列药物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有可能......

    作者:钟承华;黄达德 刊期: 2004- 02

  • 血管内皮祖细胞动员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及调控因素

    骨髓内皮祖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的内皮前体细胞,目前已经证实外周血极少量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来源于骨髓.骨髓内皮祖细胞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刺激,可动员而增量进入外周血,参与血管再生及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深入研究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和调控因素,探明其在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对治疗以血管内皮损伤为共同特点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音频;黄岚 刊期: 2004- 02

  • 载脂蛋白家族新成员--载脂蛋白A5基因研究进展

    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并证实了载脂蛋白家族新成员载脂蛋白A5基因的存在,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证实该基因定位于人11号染色体长臂23区.该基因可能在大鼠肝脏再生过程中调节肝脏脂质的摄入量,但具体机制不详.转基因动物以及基因敲除动物与对照组动物比较发现,该基因非常显著地影响实验组动物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讨论了在不同地域人群中该基因的多态性以及单倍型与人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的关系,介绍了载脂......

    作者:李国平;陈保生 刊期: 2004- 02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壁对损伤和刺激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系列细胞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特别是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单核细胞聚集、粘附、迁移和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变化和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徐斌;尹彤;赵玉生 刊期: 2004- 02

  •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及处理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在临床上应用逐年增加,其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价值尚不明确,且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有较多的并发症,如脑梗塞、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闭塞、血液动力学异常、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变形、再狭窄和其它并发症.本文对该手术的现状、并发症及其处理作一综述.......

    作者:王桂红;王拥军;姜卫剑;黄家星 刊期: 2004- 02

  • 湖南汉族冠心病患者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的相关性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冠心病之间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00冠心病患者和54例健康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同时检测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发现,冠心病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毛以林;袁肇凯;黄献平;卢芳国;谭光波;胡志希 刊期: 2004-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