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外源性Rb基因对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CD36表达的影响
为研究抑癌基因Rb基因在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的表达,应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导入外源性Rb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清道夫受体CD36和Rb基因的表达和外源性Rb基因导入U937细胞后CD36和Rb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U937细胞泡沫化过程中,Rb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作用时间延长呈下调趋势,CD36mRNA和蛋白的......
作者:何淑雅;闾宏伟;杨向东;陈淑华;杨永宗;李红霞;满永;黎健 刊期: 2003- 05
-
热休克蛋白对短暂心肌缺血所致蛋白质聚集的影响
为了观察短暂心肌缺血后心肌中蛋白质聚集物的产生,探讨热休克蛋白70及αB-晶状体蛋白对心肌中蛋白质聚集物的影响,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制备在体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乙醇磷钨酸电镜观察蛋白质聚集物产生,采用免疫电镜观察热休克蛋白70及αB-晶状体蛋白对蛋白质聚集物的影响.结果发现:①缺血15min再灌注30min时,心肌细胞中开始出现形态不规则的蛋白质聚集物,聚集物主要分布在核周、线粒体周围......
作者:谭小军;吴晓英;张华莉;邓恭华;涂自智;肖献忠 刊期: 2003- 05
-
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促细胞因子分泌的机制
为研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粘附分子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的方法,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预加入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内皮选择素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结果发现,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单独培养条件下观测不到肿......
作者:刘瑞;马爱群;白玲;郝春媛;刘进军 刊期: 2003- 05
-
辛伐他汀、丙丁酚和卡托普利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中的作用及与金属蛋白酶1和组织抑制物1基因表达的关系
观察药物消退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的表达.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分别给予辛伐他汀、丙丁酚和卡托普利治疗12周.结果发现,3种药物均可显著降低血脂,以丙丁酚和辛伐他汀效果较强;在停止喂胆固醇后,自然消退组内中膜进一步增厚,3种药物均可显著消退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组的胶原Ⅰ、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的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其......
作者:张园园;张运;张梅;高月花;李秀昌;方永奇 刊期: 2003- 05
-
血脂康对血脂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影响
探讨血脂康对高胆固醇饮食家兔血脂和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影响.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高脂组(饲以普通饲料+1.5%胆固醇)、治疗组[饲以普通饲料+1.5%胆固醇+血脂康0.8g/(kg*d)].在实验不同阶段,观察各组家兔血清脂质、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实验前各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内......
作者:吴伟;郑晓伟;陈燕;邢福琴;曾定尹 刊期: 2003- 05
-
茶多酚对兔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为探讨茶多酚对血管成形术后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及胶原增生的影响,以及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血管紧张素Ⅱ活性改变的关系,将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茶多酚组和高剂量茶多酚组,用球囊导管剥脱右颈总动脉内皮,造成内皮及中膜损伤,分别在术前、术后3、7、11、14、22和28d采动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及放射免疫法测血管紧张素Ⅱ血清水平,术后28d处死动物并取右颈......
作者:姜玉如;尚小明;纪征;张志勇;张文军;谭晓燕 刊期: 2003- 05
-
新的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进程
雌性激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具有明显的副作用,近年争议尤甚.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并于1996年首次引进医学研究领域.为了探讨α玉米赤霉醇抗动脉粥样硬化与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并与雌激素进行比较,将60只新西兰成熟未孕兔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6只,普通饲料喂养;假手术组8只,作假手术;高脂对照组10只,小剂量玉米赤霉醇组8只,中剂量玉米赤霉醇组10只,大剂量玉米赤霉醇组8只,雌......
作者:戴顺龄;段金虹;陆媛;张仪华;程锦轩;赵小元;吴云清;张彦东;余跃;张琳;左萍萍;吴宜勇;葛秦生 刊期: 2003- 05
-
血脂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观察血脂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16只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n=8)和血脂康组(n=8),相同遗传背景的同龄正常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8).血脂康组每只灌服血脂康4mg/d,高脂血症组、正常对照组每只灌服生理盐水0.4mL/d.连续灌胃14周后下腔静脉取血测血脂,再用10%福尔马林灌注后,取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
作者:郑广娟;张文高;张亚同;张云凤;马学盛 刊期: 2003- 05
-
雌激素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内皮增殖的影响
为探讨雌激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细胞增殖速度的影响,将成年雌兔给以卵巢切除及髂动脉球囊损伤内皮,分别测定对照组及雌激素组血清雌二醇浓度、内皮增生面积百分比和组织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雌激素组血清雌二醇浓度明显增高(P......
作者:刘军;李庚山;李建军;李艳;赵志明;王晶 刊期: 2003- 05
-
镁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为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及硫酸镁对它们的影响,将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分为4组.对照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2/3处穿线;缺血组于同一位置持续结扎血管;再灌注组及治疗组结扎0.5h后再灌注.治疗组于结扎后静滴硫酸镁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于结扎前、缺血0.5h、再灌注1h及4h采血,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浆Mg2+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放射免疫法测......
作者:杨贵荣;董果雄;张社华;张薇 刊期: 2003- 05
动态资讯
-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前后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 2 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 3 D-半乳糖对大鼠肺组织MMP-2表达水平及HA、LN和COL3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 4 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及肾素活性的变化
- 5 吡格列酮通过内质网应激致凋亡途径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
- 6 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对识别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 7 白细胞介素4对THP-1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 8 热休克蛋白65对Jurkat细胞增殖和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 9 单核细胞源性微囊泡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 10 踝臂指数对新疆维吾尔族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
- 11 高密度脂蛋白受体研究进展
- 12 不同类型肥胖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 13 适配体介导的MRI-As靶向造影剂的动物体内实验
- 14 PCSK9/NARC-1: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靶点?
- 15 一氧化氮在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中的双向作用
- 16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 17 伴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和肾脏血流变化及其关系研究
- 18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理变化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 19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再狭窄血管醛糖还原酶表达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 20 组织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