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
早期应用Losartan对高血压蛋白尿的影响
为探讨高血压病微量蛋白尿的形成机制及早期应用Losartan对其的保护作用,观察不同月龄(3月龄和8月龄)高血压鼠的血压、尿蛋白和肾功能以及血管内皮和肾小球结构的不同改变.与同龄正常组相比较,3月龄高血压鼠电镜下已有血管内皮损害,肾小球基底膜亦见轻度增厚,尿蛋白增多,且与血压及血管内皮病变呈正相关;8月龄高血压鼠无论血管内皮和肾小球均损害严重,除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区扩张外还有系膜细胞增生肥大,血肌酐......
作者:区碧如;吴峻;孙明 刊期: 2002- 03
-
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及其与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相关关系
为探讨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及其与原癌基因c-myc和c-fosmRNA表达的相关性.将53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及高、中、低剂量的卡托普利加胆固醇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及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实验阶段的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原癌基因c-myc和c-fosmRNA阳性检出数.结果发现,(1)胆固醇组内皮素水平显著性增高,随病程进展一直与......
作者:董晓雁;张桂清;方向明;郑民安;胡继军;林桂珍;蒋雯 刊期: 2002- 03
-
多沙唑嗪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为探讨多沙唑嗪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将不同浓度的多沙唑嗪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的方法检测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结果发现,多沙唑嗪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不表达α1受体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用不可逆的α1受体阻滞剂酚苄明处理平滑肌细胞,多沙唑嗪仍表现为抑制增殖的作用.以上提示,多沙唑嗪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其对α1受体的阻滞作用......
作者:杨君;赵仙先;秦永文;文军慧 刊期: 2002- 03
-
实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凝血和纤溶的变化
观察实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凝血和纤溶的变化,建立大鼠内源性及外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模型,测定大鼠空腹12~14h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糖浓度,并观察其与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的关系.结果发现,饲高糖膳食3天及6天后,大鼠血浆甘油三酯分别是对照组分别的2.43倍及2.9倍(......
作者:沈涛;白怀;刘秉文;张祖辉 刊期: 2002- 03
-
N5 ,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
研究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178例心肌梗死患者及178例正常人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发现,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有3种基因型,即纯合子突变型(TT)、杂合子突变型(TC)及正常型(CC).心肌梗死组TT型频率......
作者:朱铁兵;杨志健;钱卫冲;王珲;王海燕;张馥敏;曹克将;马文珠 刊期: 2002- 03
-
清降止眩汤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为观察清降止眩汤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疗效,将7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清降止眩汤组40例和卡托普利组34例,观察治疗前后其血压、血脂和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发现,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降压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降脂疗效清降止眩汤组优于卡托普利组(P<0.05).提示清降止眩汤降压效果稳定,临床配合卡托普利使用不失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佳方法.......
作者:史晓彬 刊期: 2002- 03
-
电子束CT冠状动脉钙化与影像学斑块负荷的量化关系
探讨经电子束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影像学斑块负荷的量化关系.320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而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电子束CT检查,并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析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全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为0~3346,中位数45,钙化积分的自然对数转换值平均为3.64±2.18.钙化积分的自然对数转换值与狭窄程度呈轻度正相关(r=0.385,P......
作者:罗初凡;杜志民;胡承恒;李向民;李怡;梅卫义;曾武涛;马虹 刊期: 2002- 03
-
小剂量尿激酶延迟溶栓与阿斯匹林加肝素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为探讨使用小剂量尿激酶延迟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阿斯匹林加肝素钠,根据WHO的诊断标准,将66例距发病时间12~24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尿激酶组30例,阿斯匹林加肝素钠组36例.以一周内心绞痛发生率、4周内病死率,心肌梗死并发症作为评定标准.结果发现,减少频发心绞痛发生率尿激酶组优于阿斯匹林加肝素钠组(第一周26.7%比36.1%,P......
作者:谭小进;吴洁;韦兵 刊期: 2002- 03
-
2型糖尿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73例)及2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同时观察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血糖及肾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年龄、病程、......
作者:潘永源;王立;万岁桂 刊期: 2002- 03
-
冠心病患者全血粘弹性的变化
观察冠心病患者全血粘弹性的变化,检测34例单支局限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32例双支、三支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及35例对照者的血脂、红细胞膜微粘度、膜钠泵活性、膜收缩蛋白相对含量、红细胞变形参数及全血弹性模量和动粘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脂、膜微粘度、全血弹性模量及动粘度明显高于对照者,而膜钠泵活性、膜收缩蛋白相对含量及红细胞变形参数则明显低于对照者,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
作者:王红勇;何作云;李希楷 刊期: 2002- 03
动态资讯
- 1 十一酸睾酮对雄性家兔髂动脉内膜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 2 血管钙化对血管组织内皮素表达的影响
- 3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髓过氧化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 4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中期随访分析
- 5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 6 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经吡格列酮治疗后血清脂蛋白亚类的变化
- 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鼠血清硫化氢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 8 间歇性低压低氧促进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管重构
- 9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冠状动脉血管新生
- 10 他汀类药物引起新发糖尿病风险升高的病理机制:LDLR介导胆固醇内流引起胰岛β细胞“脂毒性”
- 11 苯肾上腺素对腹主动脉缩窄诱导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 12 粘着斑激酶在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13 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男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 14 巨噬细胞增殖和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 15 舒降之、普罗布考和开搏通对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 16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 17 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
- 18 Wingspan支架成形术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 19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再狭窄血管醛糖还原酶表达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 20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