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出版部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9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3-1262/R

邮发代号: 42-16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美国CA千种表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南华大学
  • 国际刊号:1007-3949
  • 国内刊号:43-12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美国CA千种表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
  • 预缺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凋亡的影响

    为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致凋亡作用和再灌注早期不同阶段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凋亡的关系及预缺血对凋亡的影响,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四组:缺血+1h再灌注组、缺血+2h再灌注组,缺血+3h再灌注组及预缺血组,观察分析心功能、梗死面积、中性粒细胞计数、心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凋亡指数等指标.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明显引起心脏功能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凋亡,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预......

    作者:焦向英;罗宁;赵荣瑞 刊期: 2002- 01

  • 氟伐他汀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细胞增殖的影响

    探讨氟伐他汀对兔髂动脉内皮剥脱后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细胞增殖的影响.将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n=28)和对照组(n=28),用球囊导管剥脱内皮及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动脉粥样损伤,分别在内皮损伤后1、2、4、8周处死动物并取髂动脉,用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氟伐他汀对新生内膜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的影响.结果发现,氟伐他汀组内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阳性......

    作者:李东宝;沈潞华;谢苗荣;陈晖 刊期: 2002- 01

  • 血脂康抑制高脂血症患者单核细胞粘附

    为探讨调脂药血脂康在治疗高脂血症的同时,是否具有抑制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用血脂康治疗15例高脂血症,治疗4周前后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CD11b/CD14)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以及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率.结果发现,治疗前后单核细胞表面CD11b的相对荧光强度和平均荧光强度均下降.淋巴细胞表面CD11b的相对荧光强度和平均荧光强度以及表达的百分率也降低.单核细胞......

    作者:黄颖;陈运贞;史若飞;邓国兰 刊期: 2002- 01

  • 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与冠状动脉病变

    为了分析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对54例稳定型心绞痛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同时测定吸烟年限、血糖、收缩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无主要危险因子组(n=15)、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n=11)、合并糖尿病组(n=15)及合并糖尿病和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n=13),比较各组冠......

    作者:杨志明;萧传实 刊期: 2002- 01

  •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为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对2009例拟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测定禁食12h后静脉血清尿酸值及其它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发现,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显著高于正常冠状动脉组(369±97mmol/L比356±94mmol/L,P......

    作者:王文标;沈卫峰;张建盛;张瑞岩 刊期: 2002- 01

  • 高血压患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洛伐他汀的干预(摘要)

    本研究拟在分析高血压患者sdLDL代谢特点,以及他汀类降脂药物-洛伐他汀对高血压血脂异常时sdLDL变化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高血压患者132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2.8±9.82岁.入选时平均血压为145±9.1/92.5±8.4mmHg,均有高血压史5年以上,其中无合并症58例,伴Ⅱ型糖尿病74例.高血压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标准,Ⅱ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

    作者:孙宁玲;王及华;陈琦玲 刊期: 2002- 01

  • 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关系(摘要)

    1对象与方法冠心病组选择本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住院冠心病患者57例,均不伴其它严重心、肝、肾、肺、脑及糖尿病,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61~76岁(平均67.9岁);包括稳定性心绞痛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15例.健康对照组选择排除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营养不良的健康志愿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平均65.8岁).所有受检对象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作者:唐梦熊;黄文增;张步延;龚斐 刊期: 2002- 01

  • 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为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选择高脂血症患者58例(男性35例,女性23例),予氟伐他汀40mg口服,每晚一次,一周后改为20mg,每晚一次,疗程6~8周.分别观测治疗前后血脂及细胞粘附分子的情况.结果发现,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明显降低(P......

    作者:舒春兰;周临生;雷小勇;成元桂 刊期: 2002- 01

  • 调脂药与叶酸、维生素B12对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疗效比较

    为了探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前后以及调脂药治疗高脂血症前后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应用舒降之及/或力平脂治疗高脂血症,应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测定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结果发现,经调脂药治疗后,血脂下降显著(P0.05);应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下降显著(P......

    作者:李静梅;高奋;肖传实 刊期: 2002- 01

  • 单核-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通过粘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并进而进入动脉内膜,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单核-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两种细胞的功能.......

    作者:蔡强军;陈纪林 刊期: 2002- 01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