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酒焖佳肴解郁散火食疗解析

时间:2025-08-25 16:45:03

一、经典酒焖菜肴配方与工艺

1. 黄酒焖鸡(客家传统版)

食材:三黄鸡半只(约500g)、客家黄酒500ml、生姜30g、薄荷叶10g

工艺:

① 鸡肉切块焯水,生姜爆香后与鸡肉同炒至微黄

② 加入黄酒没过食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焖30分钟

③ 最后5分钟加入薄荷叶增香,加盐调味即可

2. 啤酒焖鱼(现代改良版)

食材:草鱼块400g、啤酒330ml、陈皮5g、八角2颗

工艺:

① 鱼块用盐、料酒腌制15分钟,煎至两面金黄

② 爆香姜蒜后加入啤酒、陈皮、八角,焖煮15分钟收汁

二、核心食材药用成分与功效

1. 黄酒

活性物质:含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γ-氨基丁酸含量达20mg/L)

增强胃肠动力(功能性低聚糖促进双歧杆菌增殖)

临床支持:2025年《食品科学》研究表明,黄酒中多酚可降低焦虑大鼠皮质醇水平19%

2. 生姜与陈皮配伍

姜辣素:抑制COX-2酶活性,抗炎效果相当于阿司匹林的1/3

橙皮苷:调节GABA受体,缓解平滑肌痉挛

协同效应: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二者配伍使抗炎成分溶出率提升42%

3. 薄荷

挥发油成分:薄荷脑可激活TRPM8受体,产生清凉感并抑制疼痛信号传导

临床证据:2024年《 Phytomedicine 》证实,薄荷提取物可使抑郁模型小鼠不动时间缩短28%

三、解郁散火的科学机制

1. 神经调节通路

酒精的双重作用:

低剂量(≤15g/日)促进5-羟色胺释放,改善情绪(《柳叶刀》2025 meta分析)

高温烹饪使酒精挥发60%以上,保留酯类香气物质

香气疗法:薄荷醇通过嗅觉通路激活前额叶皮层,降低焦虑评分(VAS)1.8分

2. 消化-情绪轴调控

肠道菌群改善:黄酒中低聚糖使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1.3倍(2024年《微生态学》研究)

代谢产物影响:姜黄素代谢物通过肠-脑轴抑制促炎因子IL-6分泌

四、安全食用指南

1. 酒精摄入量控制

成人每日酒精上限:男性25g(黄酒约300ml),女性15g(黄酒约180ml)

烹饪后残留酒精:煮沸30分钟后残留量<5%

2. 禁忌人群

阴虚体质者:生姜用量需减半(≤15g/餐)

肝病患者:避免每日食用,建议每周不超过2次

3. 最佳食用时机

季节:秋冬季节食用可增强暖身效果

时段:晚餐食用更佳,配合15分钟散步促进代谢

五、食疗案例与专家评价

1. 临床观察

广东省中医院2025年试点:30例肝郁体质者每周食用2次黄酒焖鸡,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4%

2. 专家观点

杨志敏教授(广东省名中医):

  "酒焖技法使食材性味互补,如薄荷之辛凉可制约酒之温热,适合现代都市人群情志调节。"

(数据来源:《中医食疗学》第3版、2024-2025年国内外核心期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