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铜陵市2025年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改革

时间:2025-06-25 09:26:48

随着铜陵市医疗卫生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5年度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体系迎来结构性调整。这场被业内称为“十年一遇”的资格认证改革,正以破冰之势重构专业人才评价维度,为行业人才梯队建设注入新动能。

申报门槛呈现梯度化特征

本次改革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学历与资历的弹性组合机制。对于申报副主任医(药、护、技)师的人员,若持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主治医师岗位任职年限要求保持5年基准线不变,但新增了临床技术考核达标率不低于90%的硬指标。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申报者则迎来政策倾斜——大专学历人员任职年限由常规体系的7年缩短至6年,同时接受中医药师承人员的特殊通道申报,这为基层医疗人才开辟了职业跃升的快速通道。

能力评估转向多维坐标体系

评审标准从“论文导向”转向“能力本位”的改革力度超乎预期。新规明确将门诊疑难病例处置成功率、急危重症抢救参与度等18项临床能力指标纳入量化评分系统,要求申报人提供近三年经医院盖章确认的典型案例报告(不少于10例)。值得关注的是,科研成果评价引入“技术转化系数”,例如将新型护理流程设计投入临床应用的,可按实际推广医院数量获得阶梯式加分。

申报流程实现数字化跃迁

铜陵市人社局打造的专技人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申报周期压缩至20个工作日。系统设置的智能校验功能可实时拦截62类常见材料疏漏,申报人上传病案资料时,系统会自动识别诊疗方案与ICD编码的匹配度。特别需要留意的是,2025年度首次启用电子签章系统,所有申报材料的科室审核环节须通过生物特征认证完成。

评审监管构筑立体化网络

公示机制采用“双通道验证”模式,既在省人社厅官网进行为期15天的名单公示,又要求申报人所在单位同步张贴实体公告。举报受理引入区块链存证技术,任何异议均需通过加密通道提交经数字签名的完整证据链,这一设计既保障监督有效性,又规避了恶意投诉风险。

面对这场深度变革,申报者需建立“三维备战策略”:在材料准备维度,建议按临床案例库、技术革新档案、带教成果集三大模块分类整理;在时间管理层面,需特别注意系统开放的三个关键窗口期——基础材料上传期、补充证明材料提交期、答辩预约期;能力提升方面,应重点打磨病案分析的系统性思维,评审专家透露,能够运用DRGs工具进行医疗质量自评的申报人更具竞争力。

这场改革犹如医疗人才评价体系的CT造影,清晰映照出铜陵市卫生事业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轨迹。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唯有主动适应新坐标体系,方能在职业发展的赛道上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