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作为汉语世界中唯一的动脉硬化性疾病专业期刊,主要报道生物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其它动脉硬化症等)和血管生物的学术研究论文、诊治经验和典型病例等。其办刊宗旨是:通过报道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疗法、新药物;介绍防治的新经验和新知识;既引导和弘扬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将我国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研究推向世界和未来,将国外的创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国内同仁,不断提高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又普及防治知识,宣传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高等医药卫生院校师生、各级各类医院的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中老年人。
Stem Cell Reports:苹果的果皮和果肉中都富含促神经生成化合物
时间:2024-12-02 16:10:55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食物,除了作为基本的能量来源,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诸多既往研究表明,天然的植物性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也颇有益处,同时也是影响大脑结构和认知功能的决定因素之一。苹果,作为常见的水果之一,其富含的植物性化学物质也会有如此的益处吗?
前不久,来自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一项关于苹果的研究发表于Stem Cell Reports 上,题目名为“Apple Peel and Flesh Contain Pro-neurogenic Compounds”。研究结果显示,苹果的果皮和果肉中都富含促神经生成化合物。
槲皮素在植物界分布广泛,是一种黄酮醇类化合物,为水果增加颜色。二羟基苯甲酸(DHBA)是一种与类黄酮无关的天然防腐剂,为水果增添独特的芳香。
研究者的初衷是探究黄酮化合物槲皮素的促神经生成作用。体外实验(高25 μM的浓度)和体内实验(50 mg/kg的剂量)均证明了槲皮素具有促神经生成作用。
研究者随之想到了苹果也富含黄铜类物质,且是一种日常消耗极大的水果。既然槲皮素具有促神经生成作用,那么苹果是否也有类似功效呢?
在体外实验中,他们发现苹果的果皮和果肉具有相似的促神经生成作用。但是,体内实验的结果却反转了!
在给予实验动物苹果汁的1个月内,并未观察到苹果汁对实验动物的促神经生成作用。
对于上述结果,研究者并未放弃。他们分别对苹果的果皮、果肉进行了基于生物活性的提取分离,即只分离有活性的成分。
经过反复评价后,研究者确认了某一活性明显的组分。但是因为量太少无法进行再分离,故对其进行了成分定性分析,确定了目标物二羟基苯甲酸酯葡萄糖苷。
随后,研究者购买了几种商品化的二羟基苯甲酸,确定其是否具有促神经生成作用。果然,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实验,均证明二羟基苯甲酸能够促进神经生成。
此刻,一定有人想问,如果我就补充这个化合物,会不会更聪明、更有灵感做实验发SCI呢?
首先,促神经生成作用并不等于变聪明!其次,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是存在差异的!后,化学食品需谨慎使用!
接下来,研究人员探究了浓缩全苹果汁对小鼠成年神经发生、学习和记忆力的影响。然而,研究人员并未观察到浓缩苹果汁对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故推测,口服苹果汁对大脑健康没有明显的益处。
总之,水果中的天然化合物,例如槲皮素以高浓度给予时,可通过协同作用促进神经发生和增强大脑功能。未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确定槲皮素和其他植物性成分是否能够增强人类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功能。